01.01
2020
萬華好丸職人老舖 ─ 艋甲大豐Da Fond Fishball
1959年,大豐的第一代鄭溢周,帶著一大家子,一路從高雄北漂,在基隆落腳。兒子鄭壁鐘正值國小畢業,還來不及參加畢業典禮,滿腹委屈地跟著父親北上打拼。基隆港邊,每日運來新鮮漁貨,阿公做著手工旗魚丸販賣,大家都叫他「旗魚周」。只要看到大船進港,就代表著漁貨大豐收,阿公於是取名為「大豐魚丸」。
 
多雨的基隆空氣潮濕,為了確保魚丸的品質,阿公阿嬤舉家遷到了台北艋舺。他們在住家樓下擺攤賣魚丸,也批發給傳統市場或小吃店。用手打魚漿,每日新鮮現做的魚丸,一粒粒都是阿公與親手做的。念在總是替別人賣命,爸爸決定遷到東三水街市場自營店面,自產自銷,再擴展餐廳或批發市場的通路,漸漸打響大豐魚丸的名號。
 
守成也創新的職人精神
 
大豐如今傳到了第三代鄭靖騰手上。從小就在自家店裡幫忙,因為魚丸是純手工捏製,雙手握力自然變得很強。丸子要好吃,除了新鮮現做,更要保持漁獲冷度,經常處於零下20度的冷凍庫搬運原物料及成品,不怕冷的體質就是這樣從小練成。
 
當年,阿公跟媽媽講:「咱做生意要君子,賺人家的錢,要人家覺得東西好吃,吃了還想回來。」阿公的信念,傳到鄭靖騰依然不變,魚丸不用雜魚打漿,用的是新鮮魚肉,外面市售的花枝丸多以魚漿加魷魚塊,大豐家的可是以整隻花枝身製做,還吃得到花枝顆粒。
 
炸物是店裡的另一招牌,用料、製程一樣不馬虎。蝦捲是用手工豆皮去包捲,古早味的正統做法,保留下酥脆口感和油香。承襲著爺爺傳下的職人精神,大豐努力保留下古早味,更不忘創新。傳統牛蒡總是做成甜不辣,媽媽則把牛蒡削得大小厚薄一樣的籤狀,裹上麵糊炸得酥香。為了媽媽的新創意,鄭靖騰前前後後試了不下10種牛蒡品種,不斷調整配方,成就了店裡高人氣的牛蒡酥,脆而不柴,起鍋噴香!
 
看似簡單純樸的銅版小食,卻蘊含著細膩的心思,不顧過程多麼費工,鄭靖騰樣樣自己來,不假手他人。做為第一線生產者,肩負著魚丸製作的每一道安全程序,包括:不添加化學成份及防腐劑、原物料的保鮮與成品的儲存運送,他有驕傲、有使命。父親離開得突然,只能跟著父親那時代的老師傅學,又到高雄拜師學藝,撐起了家傳的志業。在太太的投入下,大豐拓展網路生意,兩夫妻與母親一起,為大豐牢牢掌舵前行。
 
「甲味鮮」的艋舺老味道
 
從小在爸媽的魚丸店幫忙,整條東三水街市場都是鄭靖騰成長的回憶,父親半輩子在這裡打拼,將市場內的攤商夥伴凝聚起來。為了自家,也為興起示範效應,他想讓大豐再進擊。2020年加入「台北造起來」店家再造計畫,大豐魚丸以「艋甲大豐Da Fond Fishball」新名稱再出發,期許自己要做艋舺第一美味的大豐!小小的攤位以海味風精緻轉身,結合立食區與手作體驗,翻身老市場內的美食觀光新亮點!
 
艋甲大豐,永遠「甲味鮮」的艋舺老味道。火鍋裡豐湃的鮮丸仔、為晚餐加菜的紅燒海鰻、還有一口接一口停不了的牛蒡酥…,賞味趁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