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.01
2021
會說話的手工餅乾 — 媽咪里啦Cookie Talks
對媽咪里啦第三代黃倩愉來說,身旁的同學們都很羨慕她從小就有吃不完的好吃餅乾,殊不知這可是外婆和媽媽大半輩子辛辛苦苦的心血。
 
媽咪里啦創辦人是倩愉的外婆,她與外公當年在市場有一個小攤子,販售各式各樣的書籍。喜歡烘焙的她,休假時會翻開烘焙食譜,揉和麵糰,烤出香味四溢的餅乾,想著或許有一日能將興趣延伸成職業,以此為生。
 
烤箱裡的夢想
因緣際會之下外婆從傳統的中式點心出發,做著看似與餅乾有段距離的綠豆椪,卻因為這段時間待在烤箱旁,日日與食材相伴,讓原本就喜愛烘焙的她決定開一間能令人感到幸福的餅乾店,於是餅乾專賣店就這樣誕生了,店名初為「媽媽李啦」。「李」是外公外婆兩人的姓氏,「媽媽」是永遠陪在我們身邊,令人感到溫暖的存在,像極了剛出爐的餅乾。
 
開始的狀況總是起起伏伏,倆人邊拌麵糊邊嘗試不同配方,烤了一爐又一爐的餅乾,終於某天烤箱傳來陣陣馨香,一口咬下倆人露出久違的笑容。外公不好意思地說,以前設備不夠專業的時候,常把餅乾烤焦,又怕被外婆發現所以都會偷偷倒掉,卻老是被抓包。雖然丟掉了好幾盤焦黑的餅乾,但是如果沒有經過那一段日子,就沒有現在的媽媽里啦了。
   
為了走向專業化經營,成立自家的烘焙工廠,篩粉揉麵配料烘烤,每天洋溢著香氣,嚴選優質進口奶油與食材,再搭配各類配料素材,有新鮮水果、核桃、雜糧、花茶葉等…,匠心巧手加上繁複工序造就數十款獨家風味,除了自用、伴手禮,也成了五星級飯店下午茶的選用點心。
 
客製化的幸福
二十年前的手工餅乾店大多開設在百貨公司裡,價格不如現在這般親民,不算想吃就能吃的點心,似乎總與大家的生活有一點距離。當時媽媽回到店裡幫忙時­察覺了這件事,開始思索要怎麼讓吃餅乾變成一件輕鬆的事,於是將餅乾帶到捷運站販售,推薦給年輕人、上班族和遊客,也因此累積了許多客源,在信義路上開設了第一間實體店鋪。
 
某日店內接到一位記者來電,耳聞這是一間吃了會感到溫暖的手工餅乾店,特地致電訪問。文章曝光後的幾個月,單日的銷售業績不斷刷新開店以來的最佳紀錄。
當時正處手工餅乾的黃金時代,婚禮上發放的不是傳統漢餅,而是鬆軟的西式餅乾。期間遇到一對新人,倆人希望在禮盒內放入新郎寫給新娘的情書。於是客製化禮盒從此開始,陪伴無數新婚佳偶走入下個階段。
 
2004年第二間實體店鋪在永和開張,並更名「媽咪里啦」,「咪」字是口和米組成,意餵期盼全家人三餐溫飽,「里啦」和貨幣「里拉」同音,希望能為店內的銷售額帶來好運。

心裡的溫度
創業的過程充滿艱辛,從外婆到媽媽都經歷不少曲折。小時候倩愉常常抱怨為什麼假日要到工廠裡綁禮盒緞帶,不能和其他同學一起玩,直到有回看見媽媽寫給爸爸的信,說到戶頭見底,怕孩子學費沒著落,她才體會到上輩人經營事業的不易。走過風光的年頭,面臨點心市場快速變化,婚禮發送禮盒的需求也逐年縮減。
媽咪里啦是外婆當年的夢想,也是家族團結克服困難的結晶,全家都希望能繼續烤出香甜的餅乾,陪伴大家書寫下一頁幸福篇章。2021年加入「台北造起來」店家再造計畫,打造新概念「會說話的手工餅乾」,英文名就改成Cookie Talks,重整CI LOGO,包裝附上四種使用情境的「對話框小卡」,讓一片片餅乾開口傳情,呼應了Slogan「所嚐即所想」。新推出的台味餅乾,清香不膩,是與台灣農民協力推出的新作,期盼全新的理念能讓媽咪里啦再次吹起一股餅乾風潮,甚至成為國外遊客來台指名的伴手禮指標。


來看看媽咪里啦的改造重點【讓手工餅乾會說話,感性服務創意加值